79年对越反击战,邓小平为何亲自下令:不准空军出动?

1979年,随着中越边境冲突的不断升级,以及我国外交部多次公开谴责无效后,忍无可忍的我国决定出动军队,发起武装反击。

在制定作战方案时,邓小平亲自下令:此次作战任务,空军不出动,不参与。要知道,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,空军作战便成为了大型战役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,抗日战争时期、解放战争时期,乃至抗美援朝时期,我军就是因为吃了没有空军的亏,导致战线拉长,死伤无数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海军、空军相继成立,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时,我国空军已成立30年,作战实力与军事技术相对都相对成熟,可是,邓小平却依旧坚持不让空军出动,这是为什么呢?

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,中苏之间开始频繁出现矛盾,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日益加剧,1958年,苏方提出要在我国领土和领海上建立长波电台和舰队,由苏、中双方共同拥有,共同管理。然而,这一提议一经提出,便被我国领导人严词拒绝了。事关国家主权问题,任凭对方与我国有多么铁的关系,我国也断不会在主权上作出让步。经此一事,苏联与我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。

1959年,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国防建设协定,随即撤回相关样品和技术资料。次年千余名在华苏联专家被召回,设备、技术图纸等一并被撤回,致使我国多项技术建设被迫停工,对我国基建造成大量损失,中苏关系跌入冰点。

自从与我国关系破裂后,苏联便开始在我国周边地区寻找新的“合作伙伴”,而正处于美国压迫的越南很快便成为了苏联的下一个“目标”。

越南抗美救国战争打响之后,中苏纷纷向越南伸出了援助之手,在中苏双方的不断帮助下,终于在1975年时将美军赶出了越南,并实现了南北统一。只不过,此时的越南领导人早已从亲中的胡志明变成了排华的黎笋。

越南抗美战争结束后,黎笋并没有第一时间修复国家因为战争所带来的创伤,反而是依仗着苏联对他的支持,开始在东亚、东南亚地区推行霸权主意,网妄图霸亚洲。

黎笋一边下令入侵柬埔寨,一边命令越军在中越边境处肆意搞破坏。对于越南的这种霸权以及肆意入侵他国,损坏他国主权问题,我国外交部曾在国际上多次公开谴责对方,并要求越南停止这种行为,越南仗着有苏联在背后撑腰,对我国的谴责不仅充耳不闻,而且还更加变本加厉起来。

大批越军通过边境线进入我国境内后快速建立据点,在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无果后,党中央决定不再忍让,集结军队,对越南发起自卫反击战。在进行兵力部署的时候,邓小平下令此次作战仅出动陆军,空军不参与此次作战。

对于邓小平的这一决定,军委很多领导都不太能理解,现代化作战,空军的加入无疑是加快结束战斗的最佳方法,那么,为什么不出动呢?

其实,邓小平也是做了充分的考量后才作出的这个决定。

一、控制作战范围

空军参与作战确实会大大提升我军的战斗质量,然而空军不止我们有,越南也有,我军出动空军,越军定然也会随之出动空军还击。空军作战,火力猛,杀伤面积大,双方空军交火,势必会在扩大军事交火范围。

要知道,我军发起自卫反击战,是处于自卫目的,而非侵略,故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自卫还击的同时,还要保证尽可能减小作战范围,做到不伤及无辜百姓。

二、顾及国际舆论

在国际上,中国历来都是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”的坚定拥护者,当然,在面对主权问题上,我国也一向是决不妥协和让步的。“非不得已,不动用武力”,面对越南肆意践踏我国领土的情况,我国也是做到了先礼后兵,但国际上依旧有一些是非不分的国家,在到处煽风点火,制造颠倒是非的舆论。

自卫反击战是顶着巨大的国际压力开展的,处于国际影响考量,邓小平决定,还是暂时不出动空军的好。

三、经济压力

当时,正是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,虽然效果还不错,但是,并未真正缓解此前十年带来的经济压力,所以,当时国内的经济还不富裕。打仗是一项极“烧钱”的事情,为了不给国家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,缩减战争预算就成为了很有必要的一件事。

不能从军需弹药上省,更不能从军人身上省,那么,唯有减少非必要不出动的军队这一招可行。

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,加上对战场的精准分析,邓小平认为,不出动空军,我国依旧能够用最短的时间,打出最漂亮的仗,达到最满意的结果。事实证明,他的这一决策是对的。

发布于:天津市